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易游体育

党员话初心|“大手拉小手,爱心伴同行”——信息与电化教育系开展了一次跨越半个中国的爱心助学活动

来源:信息与电化教育系(曹露元) 图片:甘洛小比发布时间:2021-05-28浏览次数:596



甘洛小比,易游体育信息与电化教育系学生,2020届黑龙江省优秀毕业生,中共党员。


求学四年,他学会的,是对每一个学生纯粹的爱。带着母校的祝福,他要把这份爱,带到更远的地方。         

——题记               


2021年的六一前夕,是个平凡却热闹的日子。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佑君镇山顶小学一年二班的孩子们,捧着从班主任手里接过来的新衣,欢呼着迎接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在孩子们的身后,班主任甘洛小比含笑凝望着孩子们雀跃的身影,满怀感恩和思念之情,想起祖国另一端,那个叫做黑龙江幼专的美丽校园。

图片1.jpg

 

锦时筑梦与幼专结缘,收获满满成有为少年

这是一段跨越半个中国的缘分。

甘洛小比是一个生长在大凉山里的孩子。四年前,当他第一次背着行李来到黑龙江幼专,迎接他的是一个新鲜而陌生的外面世界。虽然那时的小比连汉语都听不懂,但是黑龙江幼专的老师、同学,和无数新鲜的知识热情地拥抱了他。

小比非常刻苦。在校的三年多,他频频在学科考试中获得年级第一的好成绩;在思想上他也积极进步,大学二年级就光荣入党;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多次以学生会干部的身份参与组织校园艺术节、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服务自己的同学。大学期间,甘洛小比先后获得黑龙江省三好学生、黑龙江优秀共青团员、国家励志奖学金等殊荣。获奖后,学校邀请小比做了专场汇报,用他的成长之路激励学弟学妹们。

图片2.jpg

甘洛小比在黑幼专入党

 

大山学子毅然返乡,振兴凉山教育事业

 

图片3.jpg

左一是正在家访甘洛小比


岁月如梭,转眼三年校园生活已经结束。小比的眼神中褪去了入学时的怯弱和迷茫,代之以知识的积淀和沉静。在找工作时,面对城市里众多的工作机会,小比一一回绝。他选择回到大凉山,去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你不是好不容易才走出大山吗?”同学、朋友们问。“是的”,小比回答:“我拼尽全力走出大山,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走回去,用我的知识和技能,送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小比怀揣着沉甸甸的教师资格证和各种荣誉证书,踏上了返乡的火车,成为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佑君镇山顶小学的一名教师。面对孩子们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尽人意、家长对于教育重视不够等现状,他没有退缩,亲自到每个孩子家里进行家访了解情况,课堂上他熟练运用双语授课,根据学生们的性格特点精心设计教案,让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读书,成绩突飞猛进。为了让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他多方联系各公益组织,凝聚更多力量,为孩子们提供书籍和学习用品。

黑龙江幼专教给小比“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怀着对家乡深沉而真挚的爱,小比将这八个大字,用汗水镌刻在了大凉山的土地上。

图片4.jpg

右一是正在和贫困生家长沟通的甘洛小比

 

你不只是一个人,你的身后还有我们

 

图片5.jpg

甘洛小比与系部曹露元老师微信联系截图

 

毕业了,但小比与母校的缘分并没有就此中断。在祖国遥远的北端,他的母校和恩师们,从未忘记这个大凉山走出的孩子。

系部老师会常常联系小比,询问他的工作、生活的近况,是否遇到了困难。每当小比碰到了困惑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老师们总是用饱含着关爱和专业性的视角点拨他、帮助他。

小比的一名学生,性格孤僻,成绩不好;总是穿着又脏又旧的衣服躲在教室的角落里。这引起了小比的注意。从家访中小比得知,这名学生的父母离异,而且都不在身边;常年跟着年迈的奶奶过日子。“一定是特殊的家庭状况造成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小比着急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他赶紧联系了大学时系里的老师,询问开解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老师结合学生的情况,慎重而细致地帮助小比制定了解决的方案。

在老师的指点下,小比把学生接到学校,与自己同吃同住;辅导孩子的学习,拿出自己的工资来补贴孩子的起居;节假日,小比还会到学生的家里帮忙做农活。渐渐的,孩子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也开始有了同龄人的天真烂漫。看着孩子的笑脸,小比的心里也是暖暖的。

母校在用行动告诉小比:他不是一个人。放弃个人的富足与繁华,用臂膀扶起学生的梦想之梯,这份信念,是母校和小比共同的信仰,也是中华沃土之上的人民教师共同分享的职业精神。

图片6.jpg


转眼又一个夏季来临,“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小比很想为班上的学生们送一件礼物,让孩子们拥有和城里的小朋友们一样的儿童节。正在此时,黑龙江幼专的老师们从北疆的牡丹江邮来了58套新衣,为囊中羞涩的山村小学送来了节日的甜蜜。

听到消息的小比雀跃地从单位出发。因交通不便,他必须步行一个半小时来到取货地点,将衣服背回学校去。但是,内心的激动让他忘记了疲惫,回到单位,小比顾不上片刻休息,就忙着将礼物分发给班里的孩子。看着单纯的笑容在孩子们黑黢黢却神采奕奕的小脸上蔓延开来,小比感到不可言喻的感动。

 

生命的价值就是一场继承与延续,小比这样看待自己走出大山的经历。在年幼而贫困的时光里,是党和政府的无私援助一路支撑着他走出了山村;而现在,又是党和国家振兴乡村的号召,和对党、对人民的感恩之情指引着他回到了大山。

服膺“百年师范”之期许,德高为师。不负“龙江幼专”之众望,身正为范。在黑龙江幼专的时光里,学校和老师们用点点滴滴的行动践行着党的号召,润物无声地教育着、关怀着、帮助着一个又一个“甘洛小比”。如果说,黑龙江幼专是党旗光芒照耀下,生根的参天大树,那么一个又一个“甘洛小比们”,就是大树播撒的种子,他们跟着人民的需要,飘向了祖国的四面八方。

山村不是荒僻之地。那里,是种子生根发芽的地方,充满希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