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0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主讲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立群做客黑龙江幼专兰圃讲坛,作了题为《从秦国到秦朝—秦速亡的历史启示》专题讲座。市委办、政协办、体育局、档案局、市总工会、残联、文联、群众艺术馆、兄弟院校的领导,校党委委员及全校师生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副校长佟卫东主持。
孙立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所开课程有“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士人史”、“中华文明史”等。参与编写教材专著十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代表作有《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商务印书馆)、《解读大秦政坛双星——吕不韦、李斯》、《从司马到司马——西晋的历程》(中化书局)。曾多次获教学质量优秀奖。主讲课程“中国古代史”为南开大学示范精品课、“魅力课程”、天津市精品课、教育部视频公开课。现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主讲人,录播吕不韦、李斯、范蠡、司马懿等历史人物系列讲座等。
孙立群教授博古通今、开门见山,为我们讲述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他分别列举了古往今来一些先哲、伟人对于历史的看法,如荀子:“观往事,以自戒,治乱是非亦可识”(《成相》);唐太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清代著名学者龚自珍:“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周恩来总理说:“历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像记忆对于个人一样,一个人丧失了记忆就会成为白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就会成为一个愚昧的民族。而一个愚昧的民族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他讲到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独特的“家文化”,讲到了历代王朝循环更替的“兴亡周期率”,讲到了统治中国较久的王朝夏、商、周、唐、明、清,从而引出了统治中国仅15年的秦朝,分析了艰难崛起、空前强大的秦国到秦朝仅存在了15年就速亡的原因以及秦亡汉兴的历史启示。在他旁征博引、诿诿道来的讲解中,让我们一睹了穷兵黩武、一生都在寻找“敌人”的秦始皇,立志变法、求才若渴的秦孝公,以及充满智慧、变法革新的商鞅的个人魅力。孙立群教授还与在座的教师、来宾进行了互动交流,为大家推荐了历史阅读书籍。
副校长佟卫东对孙立群教授的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十八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时刻,兰圃讲坛选择了《从秦国到秦朝》这样一堂历史讲座,让我们共同分享了孙教授多年来的治学成果、历史哲思与兴衰感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历史责任感与忧患意识,这种安排颇具深意,是学校党委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种超前设计和科学安排。从秦国到秦朝,嬴政曾设想过:“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历史是无情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惟真惟新,求通致用”是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治学宗旨。秦亡汉兴的历史启示,对于我们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历史兴亡的周期率,对于我们面向“十三五”谋划未来的发展蓝图,对于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时刻警醒我们:安不忘危,治不忘乱。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近年来,孙教授穿梭往来于学校和央视、学校和社会之间,他深深地感受了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年轻学子的健康成长、高校教师的心态调适更需要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的滋润。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孙教授的讲座,使我们大家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都能有所收获,这其中,既有对历史知识的汲取,对历史人物的辨析,更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悟,从而提高了我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把握大势的能力。世界的今天是从昨天发展而来的,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面临的诸多问题可以从历史上找到影子、寻到答案,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所以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闲暇之时,品读史书,以古鉴今,可以增长智慧,提高品位。希望读史修身、读史解惑可以成为我们幼专人的一种阅读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生活的明智选择!